发布日期:2023-05-10 15:54 点击次数:189
杜甫七古《岳麓山说念林二寺行》读记
(小河西)
岳麓山说念林二寺行
玉泉之南麓山殊,说念林林壑争盘纡。寺门高开洞庭野,殿脚插入赤沙湖。
五月寒风冷佛骨,六时天乐朝香炉。地灵步步雪山草,僧宝东说念主东说念主沧海珠。
塔劫宫墙壮丽敌,香厨松说念寒冷俱。莲花交响共命鸟,金榜双回三足乌。
住持涉海费时节,悬圃寻河知有无。晚景且喜经行近,春日兼蒙暄暖扶。
飘然花白身奚适?傍此烟霞茅可诛。桃源东说念主家易轨制,橘洲田土仍宽裕。
潭府邑中甚淳古,太守庭内不喧呼。昔遭衰世皆晦迹,今幸乐国养微躯。
依止老宿亦未晚,荣华功名焉足图。久为野客寻幽惯,细学周颙免兴孤。
一重一掩吾肺腑,仙鸟仙花吾友于。宋公流放曾题壁,物色分留与老汉。
此诗可能作于大历四年(769)夏,时杜甫客居潭州。(杜甫从岳州赴衡州途中已经停潭州,本事为仲春。杜甫暮春达衡州后,因韦之晋转潭州任职,亦复返潭州。)岳麓山说念林二寺:指岳麓山寺和岳麓山下的说念林寺。【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29潭州长沙县:“岳麓山,在县西南,隔湘江水六里,盖衡山之足也,故以麓为名。”《方舆胜览》卷23:“说念林寺在岳麓山下,距善化县八里,寺有四绝堂。保大(南唐年号)中马氏建。谓沈传师、裴休笔札,宋之问、杜甫篇章。”“岳麓寺在山上,百余级乃至,今名惠光寺。下有李邕《麓山寺碑》,晋杉庵,世传晋太尉陶侃手植。今存者七八株,其围三丈,中空空如庵,荒谬有说念乡台。”】
玉泉之南麓山殊,说念林林壑争盘纡。寺门高开洞庭野,殿脚插入赤沙湖。
五月寒风冷佛骨,六时天乐朝香炉。地灵步步雪山草,僧宝东说念主东说念主沧海珠。
塔劫宫墙壮丽敌,香厨松说念寒冷俱。莲花交响共命鸟,金榜双回三足乌。
玉泉:荆州玉泉寺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9(荆门军):“玉泉寺,在当阳县西南二十里玉泉山…。山寺雄于一方。殿前有金龟池。”
赤沙湖:《方舆胜览》卷29:“洞庭湖在巴陵县西。西吞赤沙,南连青草,横亘七八百里。日月若出没其中。”
佛骨:即佛舍利。《论佛骨表》(唐-韩愈):“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,御楼以不雅,舁(yú)入大内,又令诸寺递迎服待。”《旧唐书-懿宗纪》:“四月八日,佛骨至京。”
六时:释教分一日夜为六时:晨朝、日中、日没、初夜、中夜、后夜。《大唐西域记-印度总述》(唐-玄奘):“六时合成一日整夜,昼三夜三。”《题白石莲华寄楚公》(唐-李商隐):“白石莲花谁所共?六时长捧佛前灯。”
天乐:仙乐;借指奥密的音乐。《阿弥陀经》:“彼佛国土,常作天乐,黄金为地,日夜六时。天雨曼陀罗华。”《峡山寺赋》(唐-沈佺期):“仙东说念主共天乐俱行,花雨与香云相逐。”
雪山草:忍辱草。《涅槃经》(卷27):“雪山有草,名曰忍辱。牛若食者,则出醍醐,”《遇五天僧入五台》(唐-贯休):“空余忍辱草,相对色萋萋。”
僧宝:释教三宝之一。即依诸释教法信得过修行的僧众。《法苑珠林》(卷19):“金檀铜素,漆纻图画,图像圣容,名为佛宝。纸绢竹素,书写玄言,名为法宝。剃发染衣,执抓应器,名为僧宝。”
沧海珠:《法苑珠林》卷28:“《智度论》云:明月摩尼珠,多在冰片中。有福众生当然得之,亦名如意珠,常出一切宝物。一稔、饮食、松驰所欲。得此珠者,毒不可害,火不可烧。或是帝释所执金刚与修罗斗时碎落阎浮提,酿成此珠。”《新唐书-狄仁杰传》:“仲尼称不雅过知仁,君可谓遗珠弃璧矣。”
塔劫:佛塔的台阶;借指梵宇。《再题虎丘》(明-刘琏):“剑池石冷秋涵月,塔劫年深地集灵。”《玉台不雅》(唐-杜甫):“大难因王造,平台访古游。”
香厨:香积厨。寺里的厨房。《咏千僧釜》(唐-高瀛):“香积厨空铁釜存,万年鼎列镇山门。何时再作千僧供,饭罢潮音彻远村。”
共命鸟:佛经所称的神鸟。《杂矿藏经》(卷3):“昔雪山中。有鸟名为共命,孑然二头。”《慈恩寺二月半寓言》(唐-苏颋):“共命枝间鸟,永生水上鱼。”
三足乌:神鸟;祥瑞之鸟;指日。《东不雅汉记-章帝纪》:“三足乌集沛国,白鹿、白兔、九尾狐见。”《论衡-说日》(汉-王充):“日中有三足乌,月中有兔、蟾蜍。”《秋日》(唐-裴夷直):“六眸龟北凉应早,三足乌南日正长。”
轻率:玉泉寺以南岳麓寺最殊,说念林寺的林谷争相盘纡。寺门高开面向洞庭野,殿脚远远插入赤沙湖。五月燥热有冷风吹佛骨,日夜六时仙乐朝向香炉。地有灵气步步踩着雪山草,东说念主皆僧宝都有出自龙宫的如意珠。梵宇的塔殿与壮丽的宫墙堪匹敌,寺里的厨房与松间小径寒冷俱。莲花池里共命鸟瓜代鸣叫,黄金牓上双双回文着三足乌。
住持涉海费时节,悬圃寻河知有无。晚景且喜经行近,春日兼蒙暄暖扶。
飘然花白身奚适?傍此烟霞茅可诛。桃源东说念主家易轨制,橘洲田土仍宽裕。
潭府邑中甚淳古,太守庭内不喧呼。
住持:海上神山。《史记-秦始皇本纪》:“王人东说念主徐巿等上书,言海中有三神山,名曰'蓬莱、住持、瀛洲’”
时节:时光。《论盛孝章书》(汉-孔融):“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。”
悬圃:昆仑山顶仙东说念主所居;昆仑山。《天问》(屈原):“昆仑悬圃。”王逸注:“昆仑,山名也,其巅曰县圃,乃上通于天也。”《帝京篇》(唐-李世民):“无劳上悬圃,即此对圣人。”
寻河:《史记-大宛传记》:“汉使穷河源,河源出于阗,其山多玉石。采来。皇帝案古典籍,名河所出山,曰昆仑云。”
经行:释教徒的一种修行要领(也叫“身念住”)。《法华经-序品》:“又见佛子,未曾就寝,经行林中,勤求佛说念。”《北城门头陀》(梁-庾肩吾):“经行林树下,求说念志能坚。”《同王员外雨后登开元寺南楼》(唐-陈子昂):“钟梵经行罢,香林坐入禅。”
烟霞:烟雾和云霞;山水胜景。《巫山高》(王人-王融):“烟霞乍舒卷,蘅芳时断续。”《锦带书十二月启-夹钟二月》(梁-萧统):“散逸泉石,放旷烟霞。”
诛茅:剪除茅草;结庐安堵。《郊居赋》(梁-沈约):“或诛茅而剪棘,或既西而复东。”《哀江南赋》(北周-庾信):“诛茅宋玉之宅,穿径临江之府。”《柟树为风雨所拔叹》(杜甫):“诛茅卜居总为此,五月仿佛闻寒蝉。”
橘洲:橘子洲。《太平天地记》卷114:“(长沙县)橘洲在县西南四里江中。时有洪流,诸洲皆没,此洲独浮,上多好意思橘,故认为名。”
宽裕:饶沃。《战国策-赵策四》:“今媪尊长安君之位,而封之以宽裕之地。”《陈使君山庄》(唐-牟融):“数椽超脱临溪屋,十亩宽裕附郭田。”
潭府: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29:“潭州,长沙,中都督府。…今为湖南不雅察使理所。…武德四年又置潭州总管府,七年改为都督府。”
轻率:东渡大海找神山很费本事,黄河起源寻悬圃不知有无。很欢欣晚景能在近处“经行”,春天还可蒙受暖气补助。白首飘然此身何往?如斯胜景应安堵结庐。桃花源里的法例概况已改,橘子洲头的地盘仍极饶沃。潭州城中习惯淳古,太守衙门里也没听到喧呼。
昔遭衰世皆晦迹,今幸乐国养微躯。依止老宿亦未晚,荣华功名焉足图。
久为野客寻幽惯,细学周颙免兴孤。一重一掩吾肺腑,仙鸟仙花吾友于。
宋公流放曾题壁,物色分留与老汉。
乐国:乐园。《长笛赋》(汉-马融):“屈平适乐国,介推还受禄。”
晦迹:隐居匿迹。《郊居赋》(梁-沈约):“侨栖仁于东里,凤晦迹于西堂。”
依止:依托;依附。《周礼-春官-肆师》“祭兵于山川”汉郑玄注:“山川盖军之所依止。”
老宿:指大哥而资深的东说念主;称释说念中大哥而有德行者。《北史-王人平秦王归彦传》:“元海、乾和,岂是朝廷老宿?”《寄旧山僧》(唐-王建):“因依老宿发心初,半学修心半念书。”
周颙:《南王人书-周颙传》:“泛涉百家,长于佛理。著《三宗论》。…于钟山西立隐舍,休沐则归之。…每宾友会同,颙虚席晤语,辞韵如流,听者忘倦。兼善《老》《易》,与张融相遇,辄以玄言相滞,弥日不明。不毛寡欲,竟日长蔬食。虽有内助寂寥山舍。”(原文为何颙,或传抄诞妄。)
兴孤:激情特等。《送王大昌龄赴江宁》(唐-岑参):“舟中饶孤兴,湖上多新诗。”《绝句代书赠钱员外》(唐-白居易):“欲寻秋景闲行去,君病多慵我兴孤。”
友于:兄弟相处弥笃;兄弟。《书-君陈》:“惟孝友于兄弟。”《后汉书-史弼传》:“陛下隆于友于,不忍遏绝。”《东南行》(唐-白居易):“万里抛一又侣,三年隔友于。”
宋公:宋之问。《旧唐书-宋之问传》:“睿宗即位,以之问尝附张易之、武三想,配徙钦州。先天中,赐死于徙所。之问再被窜谪,经途江、岭,所有篇咏,传布遐迩。友东说念主武平一为之纂集,成十卷,传于代。”宋之问在岳麓寺题壁诗已失传。
物色:高慢。《初夏应诏》(隋-魏澹):“虽度芳春节,物色尚余华。”《雨后》(隋-李百药):“晚来样貌丽,晴初物色华。”
轻率:古时东说念主遇衰世皆隐居匿迹,至今有幸乐园疗养微躯。依托寺中老宿还不算晚,功名荣华何时能欢娱?久为野客俺习惯寻访幽景,细学周颙以免激情寂孤。山重水复都是俺的肺腑,仙鸟仙花都是俺兄弟。宋之问流放岭南曾在此题壁,他还分了几份高慢留给老汉。
这首诗共32句。首12句写二寺胜景。玉泉寺以南岳麓寺最殊,说念林寺林谷争相盘纡。(岳麓)寺门高开面向洞庭野,(说念林)殿脚远远插入赤沙湖。(岳麓寺高。说念林寺广。)五月有冷风吹佛骨,日夜仙乐朝向香炉。(为啥是五月?)地有灵气脚踩雪山草,东说念主皆僧宝都有如意珠。(僧杰地灵。)梵宇塔殿与壮丽的宫墙堪匹敌,寺里厨房与松间小径寒冷俱。莲花池里共命鸟瓜代鸣叫,黄金牓上双双回文三足乌。(匾额上雕镂一双幽静鸟。)接着6句写寺旁结庐之意。渡海找神山很费本事,河源寻悬圃不知有无。很欢欣晚景能就近“经行”,春天还可蒙暖气相扶。白首飘然此身何往?如斯胜景应安堵结庐。“桃花”12句写结庐之因。桃花源里轨制或已改(或去不成),橘子洲头地盘仍饶沃。(原因一:地盘饶沃。)潭州城习惯淳古,太守衙门也没听到喧呼。(原因二:习惯敦朴。)古东说念主遇衰世皆隐居匿迹,俺却有幸乐园疗养微躯。依托老宿还不算晚,功名荣华何时能足?(原因三:教会微躯。)久为野客习惯寻幽,细学周颙以免寂孤。山重水复都是俺肺腑,仙鸟仙花都是俺兄弟。(原因四:寻幽以免特等。)末2句收结。言作诗缘由。宋之问流放岭南路经此处曾题诗,但他没写尽二寺物色,还分了几份留给俺补足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管事,所有本体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存害或侵权本体,请点击举报。Powered by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